解读丨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构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新机制。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加速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工作方案》(国办发〔2024〕39号,简称《方案》),该方案系统性地规划了构建完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的路径,为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石。

一、能耗双控机制的坚实基石奠定碳排放双控转型基础

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为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构建起能耗双控制度框架。这一制度以能耗约束性指标为核心,配套建立了包括统计核算、节能考核、节能审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监察等在内的全方位制度体系,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通过《节约能源法》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十余项规章和各省(区、市)的地方性节能法规,构建了全面的节能法律法规网络。同时,现行有效的节能国家标准达318项,覆盖了高耗能行业与设备的各个领域。

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关键政策制度相继建立,确保了节能工作的有效实施。

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国家发改委作为节能工作的主导部门,协同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共同推进节能工作。节能中心、节能监察机构相继成立,企业层面设立节能管理岗位,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蓬勃发展,为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缓解了资源环境压力,降低了能源对外依赖,还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为碳排放双控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从“能耗”到“碳排放”的全面双控新机制

《方案》高瞻远瞩,既注重宏观层面的国家、地方、行业布局,又深入微观层面的企业、项目、产品管理,提出了一体化推进“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的全方位制度体系,明确了六大类共十五项重点任务,为碳排放双控工作指明了方向。

规划引领,明确导向:将碳排放相关指标纳入国家规划体系,设定清晰明确的节能降碳目标,从指标设定、行动方案到制度体系,全方位规划五年内的碳排放双控工作。

强化地方考核,压实责任:构建“事前设定指标、事中跟踪监督、事后考核评价”的完整体系,将碳排放双控指标科学分解至各地区,推动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行业管控,精准施策:针对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排放行业,开展常态化碳排放监测与分析,对高增长领域进行预警并适时采取严格管理措施。

企业主体,激发动力:完善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节能降碳的内生动力。

项目评价,源头把关:建立项目碳排放评价制度,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确保项目从立项阶段即符合低碳要求。

产品碳核算,引导消费: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通过产品碳标识认证等手段,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引导绿色消费。

三、强化组织实施,凝聚碳排放双控工作合力

政府部门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需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加强工作衔接与制度执行,确保碳排放双控工作有序推进。

企业能力建设: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需增强碳排放管理意识,将碳排放管理融入企业运营,积极采用节能降碳技术,发挥央企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社会广泛参与:利用各类宣传平台,普及节能降碳知识,推广绿色消费,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国将构建起科学、系统、高效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原文作者:国家节能中心 刘琼、王侃

阅读推荐

云展览 电话咨询

蝶莱产品问题,建议反馈,维修维护问题投诉等请拨打 客服热线

400-996-2062

业务咨询与报价

熊经理:

18922305014

(周一至周日 8:00-20:00)

微信1
qr-code
微信2
qr-code